本学期,教务处在学校党总支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办一所有温度有质量的学校”办学目标,以提高教师专业素养为核心,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重点,深入教学一线,为教师、学生服务,以务实、创新的工作作风,加强教学研究,不断解决教学中的新问题,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一学期来取得了一定成绩,总结如下:
一、教务工作井然有序
(一)扎实做好开学各项工作部署
开学初,教务处围绕学校工作目标,提前谋划,做好教师课程设计、教室、办公室安排、学生到校情况统计、教材分发、协同组教师安排、新生开学典礼等工作,确保顺利开学。
(二)抓实抓细保障教务工作有序有质
1.做好学籍管理和控辍保学工作
学生学籍与档案管理工作是教务处的一项重要工作。本学期,我们继续完善学生学籍管理,及时更新学籍异动情况。对疑似辍学的学生进行了全方位的电访,联合辖区教管中心,当地居委会进行处理干预。同时,加强学生档案的管理和维护工作,确保学生档案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2.做好学生考勤管理台账
为规范学生考勤管理,同时协助总务处核实学生请假餐费退费工作,教务处根据学校《学生钉钉考勤制度》要求,及时做好学生请假审批手续,让总务退费有根据。
3.做好图书审查与进校管理工作
根据上级部门要求定期开展图书自查清理工作,分别在学期初、学期中和学期末开展校园藏书清查行动,清理不符合要求的课外书,制定课外读物清查清单上报,严格执行上级文件要求,杜绝不健康的读物进入校园。
4.做好功能场室的管理与维护工作
本学期,教务处在学校领导的指导下,一是完善学校功能室人员安排及绩效分配方案,推动各功能室及设施设备充分利用,督促各功能室负责人按照功能室职能与要求进行管理,做好场室使用预约与登记,做好设施设备的盘点、管理与维护保养,排查安全隐患,保障功能室安全整洁。二是启用两校区教具室,优化学校教具管理工作,让教具真正服务于教学。
5.履职尽责做好实习、见习接待工作
本学期共接待岭南师范学院、华南师范大学共14名特殊教育专业本科见习生来校实习,教务处根据《东莞启智学校实习教师管理规章制度》工作要求,制定详细的计划,选定经验丰富的骨干教师作为指导教师,搭建教育教学实践的平台,并妥善安排实习生的食宿,得到实习教师的好评。我校被岭南师范学院授予“优秀实习单位”荣誉。
二、深化课程改革,探索协同教学新路径,做好课程评估
(一)建构学校温度教育课程体系
学校以生为本,尊重学生的成长需求,做到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构建了系统完善的“三启”温度课程体系。一是启慧课程,主要包括培智义务教育新课标的8们基础课程;二是启德课程,主要包括心理教育课程、主题教育课程和融合实践课程;三是启能课程,主要包括扬长课程和补缺课程。丰富立体的课程体系,为特殊儿童提供个性化支持。
(二)开发系列校本课程,加强劳动教育课程建设和实施
紧密围绕学生生命多彩成长需求,以省、市、校级课题研究项目为依托,开发劳动教育、艺术休闲、康复教育校本课程,规范课程开发的流程,加强课程实施应用效果的评价,满足学生多样化发展需求。特别注重劳动教育的课程开发和实施,利用好了生活劳技室、农耕园、爱心超市开展劳动教育,提高学生的劳动素养。
(三)初步构建协同教学模式,探索教学改革的有效路径
基于学校教学现状以及学生个体发展需求,为落实个别化教育,本学期尝试推行协同组教学模式。协同教学以年级组为单位,根据班级管理以及教学需要安排≧9名老师为一个协同组,根据课堂需求,安排两名教师协同授课,推动教师与学生、教师与教师的协同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探索行之有效的特色教学改革路径。选派老师到长沙市特殊教育学校进行为期5天的跟岗学习。
(四)做好课程本位的评估,落实“一生一案”
利用七维教育平台“一人一案培智课程评估及IEP评估系统”做好学科课程本位的评估,找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每个学生建立IEP教学档案。做好个别化教育评估的人员支持、信息支持、设备支持等工作,探索“一生一案”评估技术路径。
三、教育科研工作深入开展
(一)以精准教研促教师成长
1.以老带新,互帮互助。继续推进师徒结对工作,发挥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等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为青年教师发展提供保障。本学期开展名师、学科带头人示范课10余节,为青年教师的成长提供引领。
2.以赛促教,提升技能。组织开展东莞启智学校第一届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大赛,符合参赛条件的人数为89人,实际参与人数为69,参与率达78%。有3名教师被推荐参加东莞市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大赛决赛,充分体现我校教师追求专业发展的趋势。组织师生参加“2024年东莞市诗词大会”教师组4名教师参加活动。
3.以研促教,教研结合。课题研究是教育科研的重要载体,更是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有效途径。一直以来,学校高度重视教育科学研究,鼓励教师积极申报课题,从各方面为课题研究提供有力保障。本学期有7项市级课题开题,2项市级课题结题,2项省级课题结题,2项省精品课程立项。

另一方面,积极组织教师参与论文比赛、教学技能比赛等活动。在2024年东莞市教育系统论文评选活动中,我校有15名教师参加,共9篇论文获奖。在2024年广东省特殊教育专业学术研讨会征文活动中,我校共7篇论文获奖,其中田林、湛芷颖两位老师受邀在广东省教育学会特殊教育专业委员会研讨会做论文分享。积极组织教师参与2024年基础教育精品课遴选,共有8项精品课获奖,其中湛芷颖、萧艳文老师的《民间艺术小天地》《小雨沙沙沙》获东莞市一等奖,并推选至省参与评选。
(二)主题化教研活动
依据广东省校本研修工作指南,本学期将“一科一策”、“一师一题”等工作落到实处。
一科一策:小学数学教研组、低年级语文教研组、高年级语文教研组等10个教研组,全部根据本组的特色制定了主题化一科一策工作方案。教师根据主题,开展公开课、组内讲座与研讨等活动。如小学数学教研组制定“信息赋能,智慧课堂”主题教研活动、小学高年级语文组以“沉浸阅读 多元评价”为教研主题、体康组开展“以游戏之乐、融生活之美”主题教研等。
一周一讲:为推动校内教研交流活动,学校创新教研策略,开展温度教研系列微讲堂活动,本学期以教研组为单位,结合“温度教研”主题,从教学策略、科研赋能、教师发展、案例转化四个维度搭建温度教研系列微讲座主题框架。

从9月13日-12月27日,总共开展了6次温度教研系列微讲座。如李宏刚《协同教学的实践模式和思考》、彭玉萍《人工智能赋能教师专业发展的思考与探索》等。
序号 | 时间 | 教研组 | 类型 | 微讲座名称 | 主持人 |
1 | 2024.9.13 | 小学生活与劳技教研组 | 科研赋能 | 《协同教育的几种主要形态和特点》 | 李宏刚 |
2 | 2024.10.12 | 职高部生活语数教研组 | 案例转化 | 回合式教学法 | 刘阳 |
3 | 2024.10.25 | 小学生活数学教研组 | 教学策略 | 人工智能赋能教师专业发展的思考与探索 | 彭玉萍 |
4 | 2024.11.08 | 初中生活与劳技教研组 | 科研赋能 | 生活适应课堂中微课的设计与制作 | 海江一 |
5 | 2024.12.13 | 初中艺体教研组 | 案例转化 | 家校协同:共筑教育新篇章 | 余兆镇 |
6 | 2024.12.27 | 初中语文教研组 | 教师发展 | 以爱为帆,航行在特教之路 | 陈晓杰 |
7 | 2025.1.3 | 小学美术教研组 | 教师发展 | 情绪稳定,是一个老师最好的修养 | 周娟 |
本学期我校教师总共开展公开课79节次,讲座46场次。其中省级公开课3节、市级公开课20节,校级优质公开课25节,校级合格公开课31节;省级讲座3场、市级讲座16场、校级讲座27场。教师通过线下方式开展主题讲座,积极参加市级、省级讲座和公开课展示,形成了浓厚的教研氛围。通过与上两学期的对比可见,本学期的省级、市级的公开课数量有所增长。

每个教研组根据本组主题,开展公开课和讲座之后,撰写了新闻稿,通过公众号、学校网站等途径进行宣传和汇报,达到示范引领和激励教师的作用。
(三)“辐射化”名师工作
截止2024年12月,学校共有1个广东省名校长工作室、2个广东省特殊教育名师工作室、3个东莞市名教师工作室,3个东莞市名班主任工作室,1个东莞市基础教育领军人才工作站、3个东莞市教育家教师培养工程工作站。本学期我校各名师(名班主任)工作室(站)积极搭建名师平台,为我校教师专业发展提供机会,并且积极与省内外其他学校、名师工作室开展交流合作,共探特教发展新思路。我校名师(名班主任)工作室(站)本学期开展研修活动50余次,开展送教活动10余次。10月,广东省廖健华名校长工作室赴贵州铜仁进行教研交流活动;东莞市钟雪松名班主任工作室赴东莞市大岭山镇第二小学开展送教研修活动;广东省刘太祥名师工作室(站)赴大朗镇三星小学开展送教研修活动。12月,东莞市邓良利名师工作室(站)赴寮步镇横坑小学开展送教研修活动;东莞市王钰津名班主任工作室赴企石镇星光小学特教班开展送教研修活动。辐射人数超500人,极大地发挥了名师的辐射作用。
(四)以校本研修营造科研氛围
在本学期的校本研修工作中,学校积极搭建平台,组织开展大型的省级校本研修活动,引领区域性特殊教育校本教研的开展。11月20日至22日,广东省特殊教育学科教研基地(东莞)素养提升活动暨校本研修活动在我校举行,省教研基地学校、校本研修共同体及区域相关兄弟学校、省市名师工作室学员、东莞市特教班教师代表约120人参与活动。12月22日至24日,我校举行东莞市基础教育领军人才及教育家型教师培养对象工作站专家到校诊断与指导活动,各工作站、工作室学员和学校教师代表60多人参加了活动。
(五)辐射引领,加强示范学校品牌建设
充分发挥广东省特殊教育示范学校和广东省校本研修示范学校的辐射作用,带动区域特殊教育的共同发展。2024年11月7日,香港东华三院徐展堂学校的骨干教师到我校参观交流;2024年11月29日,香港明爱乐义学校的领导和骨干老师到我校参观交流;2023年12月24日,广东毅融残疾人托养照护服务中心的骨干教师到我校参观交流;
(六)做好东莞市特殊教育基地学校规培工作
我校作为2024年东莞市规范化培训基地学校,积极承担市特殊教育师资培训任务,10月14日至12月13日,在为期一个半月的跟岗浸润时间里,我校导师认真开展带教,组织了形式多样的带教活动,助力我市特殊教育新教师快速成长。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在新的一年里,我们将继续坚持以学生为中心,进一步优化教学流程,提升服务质量,强化教学科研的结合,为教师的成长和学生的发展服务,为谱写启智的明天一起加油!
东莞启智学校
2025年1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