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公开

计划总结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信息公开-> 校务公开-> 计划总结-> 正文

东莞启智学校教务教研工作总结(2022-2023学年度第二学期)

阅读次数:日期:2023-06-30

东莞启智学校教务教研工作总结

2022-2023学年度第二学期)

一个学期在忙碌而又充实中悄然过去,本学期我校教务处在学校领导班子的正确指导下,围绕“温度教研”教学工作重点,以校本研修为载体,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目标,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抓手。圆满地完成了本学期的教学任务,完成了预期工作目标与并取得丰富的成果,下面将教务处本学期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教务工作井然有序

(一)优化制度管理,补充各项教务制度

进一步建立教务申请制度,规范教务工作流程。本学期教务处完善并试行了《东莞启智学校巡课制度及记录表》及《东莞启智学校学生请假制度》,优化学生的管理及教师课堂规范性督查,配合《东莞启智学校教师教务申请表》及《东莞启智学校学生家长教务申请表》,将教师、学生的各类申请分类管理,规范教务申请的流程,做到有理由、有根据、有备案、有审批。

(二)认真落实教师“八个一”常态化管理

1.做好教学管理工作分组管理,严抓教学质量。

不定期组织巡堂检查、抽查教学情况,按照要求认真做好“八个一”的相关工作,各项教学工作开展有成效。对教案撰写、教学常规工作优异的教师予以奖励,鼓励教师创新教学工作。

2.开展期中、期末多元化的考查评估工作。

统筹安排,在教务处的指引下,各教研组认真制定适合学生的有效评估方案,做好期中、期末考查评估工作。各教师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并结合学科特点,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考核评估,通过听指令操作、朗读、书写等形式,充分利用学校资源,丰富评估方式。各学科教师做好评估情况小结,根据评估结果改进教学实践,促进教学目标有效达成。

3.认真做好学籍管理、功能室管理工作。

严格按照教育部门规定做好在校学生的学籍统计、审核、注册以及办理转学、休学等管理工作。加强教室及功能室管理使用。教务处牵头推动各功能室及设施设备充分利用,督促各功能室负责人按照功能室职能与要求进行管理,做好场室使用预约与登记,做好设施设备的盘点、管理与维护保养,排查安全隐患,保障功能室安全整洁。

(三)做好见习接待工作及新教师试岗工作

4月,我校对华南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特殊教育专业2020级学生来我校见习进行统筹安排,选定经验丰富的骨干教师作为指导教师,对见习生进行指导,获得华南师范大学的一致好评。本学期对13名即将入职试岗的新老师进行每人不少于2周的工作安排,锻炼其工作适应能力,为下一步教学安排做好铺垫。

(四)开展教学开放日活动,建构家校交流平台

为增强家校沟通,向家长展示学校的办学思想和理念,展示师生风采,经研究,我校于4月至5月以部组为单位开展了主题为“家校共育,启智护航”的教学开放日系列活动,为家校有效沟通搭建平台,展示我校优秀教学成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活动向家长全面展示了我校的办学文化理念,取得了师生的一致好评。

(五)创新比赛模式,打造启智学校“品质课堂”

为提升我校教师的教育教学技能,锤炼教师课堂教学基本功,促进“品质课堂”教学方式转型,根据东莞市教育局下发的有关要求,参考省青赛的赛制,对我校比赛的内容进行优化,在决赛环节邀请市内外知名特殊教育专家评委,采取“现场教学设计+试讲”的模式——根据指定教学主题,到达指定电脑室进行完整教学设计,用时60分钟,打印教学设计文稿交予评委;按照抽签顺序轮流进行现场片段教学,限时10分钟,相当考验教师的教学基本功和临场应变能力。全校共有58名青年教师参加了比赛,活力组和潜力组分别有10和11名教师进入现场决赛。活动取得了圆满成功。

(六)统筹招生入学评估,做好特殊儿童安置

根据东莞市教育局下达的《关于做好2023年适龄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招生入学工作的通知》文件精神,我校展开了义务教育阶段及职高阶段新生的招生工作,由评估组根据新生入学评估情况提出教育安置(转介)建议报市教育局(市残联)审批,经批复后,由录取学校发《入学通知书》。于6月顺利完成招生工作。

(七)完成义务教育阶段毕业生相关工作

本学期初中毕业生部分学生毕业经过面试进入职高,部分学生离校。教务处统筹制作了毕业视频、纪念相册,组织教师对学生毕业开展相关庆典活动要求各学科教师在毕业班教学过程中加入回归家庭生活和毕业后生活规划相关内容,为学生毕业做思想和知识的准备积极向学生和家长提供各类就业资源,为学生的安置提供更多的选择和便利,辅助学生实现最终的就业并明确告知家长学生的相关毕业事宜,迎接学生回归家庭和步入社会的准备。

二、教研工作扎实开展

  (一)教研管理制度化

本学期完善和审核了《东莞启智学校制度》,结合教师职称评审等文件,重点制定和完善了《东莞启智学校公开课管理办法》、《东莞启智学校讲座开展与认定管理办法》、《东莞启智学校校本研修管理办法》,我校教师对公开课、讲座和课题等申报流程有了清晰的认识,促使教研管理更加规范化。

(二)教师发展特色

以老带新,互帮互助。继续推进师徒结对工作,发挥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等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为青年教师发展提供保障。本学期开展名师、学科带头人示范课10余节,为青年教师的成长提供引领

以赛促教,提升技能。6月,依据东莞市“品质课堂”教育活动,组建潜力组、活力组、实力组教师队伍,针对不同组别教师,开展特色研修活动,组织教师积极参加东莞市“品质课堂”教学能力大赛。校级品质课堂”(活力组和潜力组符合条件的人数为,实际参与人数为,比赛参与度达70%,充分体现我校教师追求专业发展的趋势

以研促教教研结合一方面,组织教师积极参加课题申报,本学期有1项省级课题开题,4项市级课题结题,1项省级课题结题,8项校级课题结题,2项校级课题立项,5项课题推到市级进行评选。

另一方面,积极组织教师参与论文比赛、教学技能比赛等活动,共评选出9篇优秀论文参与市级优秀论文评选;积极组织教师参与2023年广东省教师信息素养大赛,共有近80件作品参赛

  (三)教研活动主题化

依据广东省校本研修工作指南,本学期将“一科一策”、“一师一题”等工作落到实处。小学数学教研组、低年级语文教研组、高年级语文教研组等10个教研组,全部根据本组的特色制定了主题化一科一策工作方案。教师根据主题,开展公开课、组内讲座与研讨等活动。如小学数学教研组制定“游戏沉浸”主题教研活动、小学高年级以“沉浸、体验、提升”为教研主题、体康组开展“以游戏之乐、融生活之美”主题教研等。

本学期以校本研修为契机,以教研组为单位,结合“温度教研”主题,从4月14日-6月30日,总共开展了7次温度教研系列微讲座。如申艳慧《“以行促思、以研促教”——行动研究法的实施程序》、柯琲《特殊教育学校生命教育实施行动研究》等

本学期我校教师总共开展公开课109节次,讲座37场次。其中省级公开课5节、市级公开课6节,校级优质公开课34节,校级合格公开课64节;省级讲座4场、省级指导教师5人、市级讲座10场、校级讲座18场,教研组讲座5场。教师通过线上+线下方式开展主题讲座,积极参加市级、省级讲座和公开课展示,形成了浓厚的教研氛围。通过与上一学期的对比可见,本学期的公开课数量增长幅度较大。

每个教研组根据本组主题,开展公开课和讲座之后,撰写了新闻稿,通过公众号、学校网站等途径进行宣传和汇报,达到示范引领和激励教师的作用。

(四)名师工作“辐射化”

我校现有省级名校长工作室1个,省级名师工作室1个,东莞市名师工作室1个,东莞市名班主任工作室2,东莞市基础教育领军人才培养对象1人,东莞市教育家型校长和教师培养对象2人。本学期我校各名师(名班主任)工作室(站)积极搭建名师平台,为我校教师专业发展提供机会,并且积极与省内其他名师工作室开展交流合作,共探特教发展新思路。我校名师(名班主任)工作室(站)本学期开展研修活动50余次,开展送教活动10余次次。3月,刘太祥名师工作室联合邓晓红名师工作室开展“精品特色课程建设”活动6月,邓良利名师工作室联合李俊强名师工作站、肖艳林名师工作室开展特殊儿童全维度德育体系构建研究》成果推广活动等,辐射人数超500人,极大地发挥了名师的辐射作用。

  (五)校本研修“示范化”

我校自被评为“广东省特殊教育师范学校”和“广东省校本研修示范学校”以来,积极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加强与不同学校的交流与合作。

本学期开展现场校本研修活动10余次,接待对口帮扶学校跟岗两周。开展省级校本研修示范活动2次,3月27-31日,我校举办了主题为“专家引领、名师搭台,云端研修共成长”的广东省校本研修共同体研讨活动,参与线上研讨的兄弟学校有梅州市平远县特殊教育学校、揭阳市特殊教育学校、揭东区特殊教育学校、潮安区育智学校、茶山镇中心小学。其中平远县特殊教育学校陈俊副校长等12人分两批来我校参与了线下研讨交流。5月11日-12日,在广东省教育厅的指导下,我校承办“2023年广东省校本研修示范学校与培育学校校长及学科首席专家专项研修(特殊教育专场)暨东莞启智学校温度教研校本研修典型经验展示活动”,面向全省校本研修共同体分享我校典型经验,加强了省内特校的深入交流。校本研修活动辐射人数达1000余人,满意度达90%以上。

三、社团、兴趣活动彰显特色

学校社团、兴趣小组活动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升学校办学层次,培植学生个性特长的一项重要举措。我们坚持务实有效的工作原则和方法,在原有的基础上对一些活动课程进行改革与调整,各级部根据学生不同特点及教师的特长爱好统筹资源,以学生发展为本,面向全体学生,给合二十大会议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生活教育和技能教育为重点,开设了非洲鼓、教育戏剧、口肌训练、康复游戏、舞蹈、绘画、合唱、手工、编织、跳绳、篮球、瑜伽等17项兴趣活动课程和种菜、阅读、飞行棋、简笔画、钻石画、七巧板、科学实验等40项(中学15项、小学25项)社团活动课程。兴趣小组和社团活动教学内容易学习、易操作、参与率高、学科性强,由教师引领,学生全员参与动起来,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氛围,提高了教师综合能力,增长了学生知识面,提高了学生实践操作的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形成校园艺术文化特色,也为30周年校庆筹备酝酿优秀节目奠定了基础。兴趣活动在期末通过成果展示或短视频等进行成果汇报,由学校组织评审团投票决定每个小组的训练成果及等级,发放奖励津贴。

四、其他工作

(一)带领教师“走出去”,开拓视野

 为加强与其他学校的交流与合作,我校积极组织教师“走出去”4月,我校与香港明爱乐业学校缔结“姊妹学校;4月,部分教师跟随刘太祥名师工作室赴深圳市龙华润泽学校、罗湖星园学校参观交流;5月,组织教师前往康复实验学校参加广东省精品课程展示交流活动;6月,组织教师参加2023年广东省特殊教育骨干教师培训,到长沙市特殊教育学校跟岗学习。学校

(二)接待参观“请进来”,理念碰撞

为充分发挥广东省特殊教育示范学校和广东省校本研修示范学校的引领作用,教务处积极组织相关接待与交流活动。本学期接待了其他省内外和市内特殊教育学校、普通学校参观交流10余次,如石碣镇领航班教师定制式培训高级研修班、佛山市顺德区启智学校、香港东华三院徐展堂师生等,促进了校之间的交流,同时也为融合教育的宣导提供了途径。

(三)教务资料“系统化”,建制归档

为使教务资料更加系统,方便教务资料的归档,本学期教务处对相关教务资料进行重新编制例如重现编排了《学生素质发展报告书》、《教师工作手册》、《听课记录本》,新制定了《读书笔记》,为后期教务工作的规范提供样本。



东莞启智学校教务处

2023年630